開始放寒假後,多數的時間都在寫報告,但時間變多,進度並不一定就因此突飛猛進,常常是昏睡或玩個電腦看個電影就混過去惹,某天接近中午起床,見窗外天氣晴朗,正是出遊之時,於是就不管報告的進度直往基隆山。
到北車時已經中午,在考慮吃飯和不買有座位的自強號之情況下,打算買台鐵便當果腹,正巧車站的服務員向我推銷櫻桃鴨便當,在盛情難卻四目交對的情況下,只好勉為嘗鮮惹XD 根據台灣便當管理局的資料,"「臺鐵宜蘭風味便當」嚴選蘭陽平原盛產之農、漁特產,菜色包含:宜蘭蔗香櫻桃鴨、蘇澳烤鯖魚、宜蘭酥炸芋丸、三星蔥煎蘿蔔蛋、清炒溫泉筊白筍、蘭陽季節時蔬、礁溪蜜汁金棗果等地方特色食材,有別於以往傳統臺鐵排骨便當菜色,提供愛好臺鐵便當的廣大民眾味覺與視覺之新鮮感。"
(http://www.railway.gov.tw/tw/shop_Detail.aspx?SN=434) 其實還不錯吃,但我實在頗討厭芥藍菜。為何鐵路便當每次都要放一些頗苦的蔬菜,真是無法理解Q
拍得有點醜的櫻桃鴨便當
原本以為便當沒吃完還可以在車站吃,但一道月台看到電車往蘇澳,心想完了八成只有四節車廂,果不其然真的如此,而且台北站開車時人多到車廂快塞滿惹,真是不可小看往東北角的旅遊人潮呀~拿著沒吃完、站在擁擠的車廂這還可以忍受,最不可忍受的是一出隧道後天氣竟然是陰天!!!說好的大太陽與好天氣呢!!我人都到車上了結果天氣變差!!!這樣就拍不到美麗的東北角山海景第一排惹QQ 但實在非常不想在下一站就折返回宿舍寫報告,只好繼續前進惹。
到瑞芳後我邊等車邊思考接下來的行程,看到往海科館的時刻表後,突然想起深澳線八斗子站最近復站惹,號稱為北部的多良站,因為想要留車票做紀念,所以先和櫃檯買了一張單程車票,以免回程時來不及買。
一下公車後,根本是寒風刺骨啊,因為我認為山上也會是好天氣,就沒有特別多穿厚外套,也沒有準備口罩、手套等裝備(其實我宿舍也沒有這些東西...),心想都到了這邊結果如果鎩羽而歸豈不是白來了嗎,但又覺得如果真的爬到頂說不定爬得上去下不來,結果心一橫還是試著爬爬看,如果真的不行,就下山吧!
在登山口處,面對著我有兩條岔路,微薄的記憶帶我回到高中英文課本中...,作者面對兩條岔路時,他會選擇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,而我看著兩條路,一條較多卻較陡,是主幹道,而一條又彎但卻較平緩,是分支步道,因為緩所以花費的時間卻比較短。我沒有這麼大的志向,看到大家都往主幹道走,也就跟著走惹XD
主幹道與分支幹道分歧點
沿途的景致非常的美,視野也不錯(雖然都看到先人的居住地),不僅可以遠望到金瓜石地區,以及九份山腳下的區塊,而上到山頂上更可以看到整個海岸線。最重要的是,11月錯過的芒花,現在竟然還可以看到,遍布的芒花加上寒風整個景致更顯蕭瑟,但蕭瑟並不代表悲觀消極的狀態,反而更讓人有種,啊我自己一個人登高也有這些芒花陪著我,尤其是一整片的芒花反而讓人更覺得心情舒暢,煩悶的心情好像隨著芒花的擺動被撫平了,加上登高望遠所見的景致,讓人好想往山谷大喊。美中不足的真的就是天氣太差,整個都灰濛濛的,但仍然不完全減損隨著登高視野逐步寬廣的景致。
金瓜石聚落
回頭望去,其實視野滿寬廣的
遠眺西側海岸線
登頂後遠眺東側海岸線
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,即使主幹道坡度陡,但因為是上山所以還可以慢慢走,但下山如果坡度陡膝蓋就必須承受較大的衝擊,因此我選擇繞點路走支線步道。支線步道並不像主幹道可以一望到底,而是圍繞著山而走,看不到是否有山友也選擇走支線上下山。上次在阿里山一個人走有點陰森的步道,差點怕得走不出來,心裡多少有點陰影。不過我想基隆山畢竟不長,應該還好,沒想到是個錯誤的開始...
一開始路還算好走,坡度比較平緩路況也不錯。但走著走著感覺地上濕滑,一步踩下去媽的差點滑倒...,嚇死寶寶我了,而且一走進支線都沒有看到半個人,要是滑跤可就麻煩惹,只好一步一步謹慎的走。
回程的支線步道,步道中間白色點是一隻小白貓
如果支線步道都是上面的景致,那就還好,又有一隻小白貓領我前進(幸好不是狗)。貓好像也怕我追趕牠,也是小心翼翼地前進。
走著走著,前方從芒草群變成陰暗的樹林,我霎時止步不敢繼續往前,心想如果是整路這樣的話那乾脆折返算了。不過看一看時間,如果折返恐怕來不及下山,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走了,還好,走了一段之後突然看到上山的山友,讓我覺得這世上不是只有一個人呀~,結果下山花了約40分鐘,和上山差不多的時間,並沒有因為坡度緩而比較快。
到了公車停後,居然看到往水湳洞的公車開來,原本以為車跑走了,幸虧有趕上,可以去看個十三層遺址,不然可真的要就此打道回府了。
十三層遺址
十三層遺址之前為台灣金鑛公司的選煉場,當時是金瓜石地區最大的選礦場所,廠區的範圍並沒有對外開放,只能從遠處仰望壯觀的建築。根據維基百科,原本九份金瓜地區以金礦為主,但後來由於礦源枯竭,而往銅礦以及加工產業發展。而後因為一場大火成為壓垮台金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,最後與台糖合併(居然是台糖...)。大概是因為這個地方難以進行產業開發,才得以保留下來,不然我想以現在的情況,很有可能被破壞殆盡吧。
回程原本想說到基隆廟口逛逛,看了公車動態,往基隆的公車要等40分鐘...,只好原車返回,因此在十三層遺址的時間大概只有半小時,很可惜沒有逛到上面的黃金瀑布和其他地方,只能下次待續。
回程的公車並沒有到瑞芳,而是往侯硐開去,司機把車停在幾百公尺外的遊客中心外,說路太小車進不去,我需要自己走進去。唉早知多花12元中途換車...不過步行至車站的途中,突然看到一班火車行駛而來,雖然只是普通的電聯車,不過伴著夜色近距離地觀看,其實滿美的~
區間車急駛而過
回程出發已是六點,如果就這樣回台北已七點,北車周圍吃的東西又是有名的噴,於是我思考沿途有哪個站可下車去覓食,最後選擇了七堵作為晚餐覓食地,七堵車站作為西部幹線始發站,車站本身滿大的,但人潮並不多。一出車站不甚熱鬧,只好拜google大神搜尋到七堵咖哩麵~這咖哩麵看起來雖普通,但有烏龍麵的麵條、加上豆芽菜以及2塊油豆腐,共45元,滿滿的一碗,有回到南部的感覺~不過一碗並沒有填飽下午爬山消耗的體力,於是我又往前面的夜市尋找評價甚高的營養三明治,這裡的三明治並非一般的三明治,麵包本身是用炸的、且是長條狀,裡面包著小黃瓜、蛋、番茄、洋蔥等餡料,一條只要35元,三條100元。炸的麵包吃起來和土司完全是天壤之別,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,只可惜手機沒電無法記錄下來,但網路上相關的圖片倒是滿多的~也讓人想再回味~出來爬爬山,雖然天氣不好,至少讓寫不出文章的情緒得以抒發,正所謂人活著就要動呀哈哈哈~
七堵咖哩麵+2塊油豆腐=45元